作者:周慧芬

圖1 林書豪在NBA(翻拍自緯來體育台).JPG

林書豪在NBA(翻拍自緯來體育台)

 

  我這陣子迷上了打籃球,不是在操場上跑來跑去的那種正式的籃球,是「投籃機」,投入一個十元硬幣就可以投籃六十秒,我目前最高記錄是連打六場,消耗台幣六十元,就可以樂半天。

 

  我天生沒有運動細胞,從小不愛運動,除了跳繩這種原地輕跳的簡單運動還算不錯,其它各種要跑要跳、躍上爬下、折背彎腰、旋轉拉腿的運動,對我來說都太難了,完全不行。

 

  像我這樣的人怎麼會突然迷上投籃機呢?原因很簡單,就是為了「豪小子」林書豪。這年輕人形象正面,太勵志、太可愛,一定要好好支持他!除了收看他打球之外,我還練投籃機來支持他。書豪在紐約尼克時,我投十元只能打出四十分,第一節就out,(五十分以上可免費續打第二節)但我自己挺滿意,學習書豪的精神繼續投籃。後來書豪受傷開刀,我「球藝」卻大幅精進,十元銅板穩穩打兩節。等到他投效休士頓火箭時,我已經可以過關晉級打三節,每場得分三百以上,好厲害啊!(一百五十分以上可打第三節)

 

  看了那麼多場NBA籃球賽,我發現上半埸是很重要的,如果球員能把局面打開,分數拉開,那下半埸只要維持水準不鬆懈,就勝券在握了。萬一前兩節沒掌握好,造成分數落後,但卻不灰心、不氣餒,迅速找出失敗原因,第三節立刻修正反攻,也還是有機會反敗為勝的。怕只怕第四節繼續輸球,就得期待勝隊掉以輕心、失誤失分,而敗隊將士用命、絕地反撲,才有機會逆轉勝。只不過打到最後兵疲馬困、力不從心,經常還是難逃輸球命運!

 

  從這個籃球規律來看人生,似乎也是相通的。人生在世平均工作四十年,把每個十年算一節,就是籃球的四節比賽。一般人主要的工作年齡是二十歲到六十歳,或二十五歲到六十五歲,所以上半場結算就是四十到四十五歲了。這兩節二十年的職場生涯,我們到底付出多少?努力多少?累積多少?學習多少?又錯過了多少?失守了多少?中場結束我們都要買單,面對血淋淋的戰果,面對自己內心的評價以及社會現實的眼光。……緊接著,中埸休息,繼續迎戰第三局。

 

  我見過很多少年得志,人生第一節就手風奇順的人。可惜這種人往往容易志得意滿,自以為是,第二節便開始吃喝玩樂,以致當經濟衰退,周邊環境發生變化時應對不及,抗壓性不足,第三節便坐困愁城、束手無策。個性也變得善妒刁蠻、怨天尤人,面對難堪的第四節,欲振乏力、惶惶不可終日。

 

  我還見過另一種人,人生前三節多勞少獲,抑鬱半生,卻在年近半百時來運轉,風生水起。但這種人吃鼈太久,臉上已見滄桑風霜,行事卻有「終於吐一口氣」的誇張氣焰,反而冒進、不知守成,第四節大手大腳放膽投資,希望成就大器大業,不枉此生!卻無奈千金散盡,被迫加打「延長賽」也難以善終。

 

  我見過的,真正的成功者,通常都是前兩節努力拼搏,積極有為的奮鬥者。這種人還懂得在第三節謹慎進退,有為有守,終於在第四節輕鬆自在,功成身退。當然,也有另一種成功者,非常享受這難得的成功滋味,情願繼續在位不退埸,把人生節數無限延長,做一個永遠有名片名位的成功人士,這也是另一種人生的選擇。

 

  至於我,我是怎麼看待這埸人生的籃球賽?我是如何佈局我的人生四節呢?這事還真是說來話長,三言兩語也難以道盡,且待我下一篇娓娓道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周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